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 > 汉族 > 文化

拥有巨大融合力的汉族茶文化(一)

时间:2013-12-25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cy

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其重要产品,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茶的种植及长江流域及东南,西南广大地区,茶的品种繁多,总括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和紧压茶等六大类。各类中牌品种美不胜地收。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一个分支——汉民族茶文化发展至今日,它不仅令人们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自我超越,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编织出一个显示着汉文化巨大融和力的雅洁和谐的茶文化圈。
 

民族文化
 

  自唐陆羽《茶经》至晚清,历代人的论茶著作至少拥有三四十部以上,茶诗文更不可胜数,茶画、茶雕亦属不少,茶歌舞情节优美动人,汇集而成光彩夺目的汉民族茶文化。

  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结晶是为茶道。它体现雅致,表达礼仪,寄托情怀。明代张源《茶录》专立茶道门,以示郑重。其实茶道形成于盛唐,其先驱者当推茶圣陆羽。他的《茶经》中包含不少哲理。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认识到茗饮有“祛襟涤滞”、“致清导和”等净化心理的作用。佛教坐禅将禅机输入茶道,使“茶禅一体”。潮州工夫就是饶有茶道风味而脍炙人口。

  早在晋代已有以茶会客先例。茶会又名茶宴、汤社、茗社。盛唐以降,茶宴蔚然成风,且常行茶令以助兴。宋代流行斗茶(斗茗),是集体比赛裁决茶的优劣。范仲仲曾作《斗茶歌》,陆游《剑南诗稿》也有“青蒻云腴开斗茗,翠玉液液取寒泉”之句。自唐代起个人开设饮茶场所有茶肆、茶寮、茶室、茗铺茶坊、茶馆等称。卖茶、侍茶者美称茶博士。清代还有慈善机构施茶之举,饮茶免费。上述场所均供茶水,与今日茶庄只卖茶叶者不同。

  民间饮用茶的习惯渐次丰富了礼俗内容。南北朝时,茶已列入祭品(《南史、齐本记、武帝)。宋代居丧者举茶不用托(即茶舟、茶船),因茶托带米色,丧事所忌(《齐东野语》卷十九)。唐时小女孩美称为茶(元好闷《遗山集》十三)。凡种茶树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因此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日下茶,宋已有之,女家受聘称受茶(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引宋人《茶品录》)。

  在唐以前,汉族的茶与食器不分。随饮茶之风盛行,茶具渐为专用化、艺术化,构成了茶文化又一部分。古人研茶用瓢叫茶僧,碾茶用具有茶碓、茶槽,煮茶用茶鼎、茶灶,烹茶时调茶小帚叫茶筅。制作茶具的工艺日渐讲究,传至后世,以宣兴紫砂壶、孟臣罐、建盏、潮汕茶炉等最著名,其中不乏匠心独运的精品。成为海内外鉴赏家、收藏家心目中的宠物。最近宣兴陶瓷博物馆为海峡两岸汪辜会议制作的精美礼品--紫砂壶挑茶具,堪称壶中佳作。

分享到:0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汉族

上一篇:拥有巨大融合力的汉族茶文化(二) 返回频道页 下一篇:汉民族文化传承之根本——汉语言文字

传统文化网

Copyright © 2013-2015 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 :0531-62336018 62336028
QQ:2921091492  鲁ICP备12015922号-6   技术支持:亚宁传媒
网站地图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