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朝代 > 三国 > 文化

三国时期的艺术

时间:2014-03-01  来源:www.dev-board.com  作者:lh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随之产生的文学,艺术在很大一方面补上了这个空缺。艺术是一种精神的产物,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

  东吴有很多擅长各种艺术的名士,时人称为吴国八绝。有吴范、刘惇、赵达、严武、皇象、曹不兴、宋寿和郑妪等人。例如严武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有“棋圣”之称。至于曹不兴则擅绘画、皇象则擅书法。三国时期的艺术主要包括书法和绘画两种。

  

 

 

  三国时期的书法

  书法艺术兴起于东汉末期。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曹魏碑文书体方正、气度庄严,少有生趣。孙吴的著名碑刻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等。其中《天发神谶碑》以圆驭方,势险局宽,气势雄伟奇恣。本时期主要的书法家有张芝、张昶、韦诞、钟繇及皇象等人。张芝擅章草,并创新出今草。出名的作品有《冠军帖》、《今欲归帖》等。张昶为张芝季弟,擅长章草与隶书。韦诞总结书法经验,著有《笔经》。其中“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他的名言。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作品为楷书经典之作。皇象擅小篆、隶书,尤精章草。流传作品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及《天发神谶碑》等。

  三国时期的绘画

  东汉末期动乱不堪,许多画作被破坏或遗失,造成损失。因为佛教的发展,开始出现以佛教为题材的绘画。三国时期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三国之前,绘画主要属于“百工之苑”的技术性职业,尚未艺术化,在本时期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内容,亦是由礼教宣传过祖”,作品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等。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

  当时有名的画家有曹不兴、吴王赵夫人,其他擅长绘画的有桓范、杨修、魏帝曹髦、诸葛瞻等人。孙吴曹不兴,擅长写生与绘佛画,被誉为“佛画之运笔而成。其作品富有立体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称,号“曹家样”。孙吴吴王赵夫人,吴丞相赵远之妹,善于书法山水绘画,时人誉为“针绝”。她为孙权绘各国山川地形图,实开山水画之首。汉末杨修相传有《西京图》等画。曹魏桓范擅长丹青,魏帝曹髦绘画人物史实。蜀汉诸葛瞻亦工书画。

  书法和绘画作为三国时期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通过对书法和绘画的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人物事件和现实场景,可以认识到这个时期的一些社会风貌,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国民族的朝代文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分享到:0

关键词:三国时期的艺术,三国时期的绘画,三国时期的书法

上一篇:木牛流马 返回频道页 下一篇:三国时期的道教和佛教

传统文化网

Copyright © 2013-2015 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 :0531-62336018 62336028
QQ:2921091492  鲁ICP备12015922号-6   技术支持:亚宁传媒
网站地图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