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命锁的历史渊源
时间:2018-07-30 来源: 作者:AQ
长命锁也称“寄名锁”,中国育儿习俗,流行全国各地区。实为金属(多为银质)饰物,呈古锁(长形)状,上镌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

长命锁的历史渊源
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五色丝虽为小物件,却象征着五方神力,能够驱除邪魔。古人认为五方具有神奇的力量 ,可以辟邪除灾。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们用五色丝编成绳索,系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驱邪辟灾、祛病延年、健康长寿。这种彩色绳索,当时称之为“长命缕”、也有叫“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等名称的。在南北朝以前,端午节系长命缕习俗已经在荆楚等地沿袭。
到了唐代,这一习俗已经在全国各地盛行,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诗记载:“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
宋代,宫廷有端午节赐百官长命缕习俗。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
到了明代,长命锁作为儿童专有佩饰在全国各地极为流行,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百索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长命锁。
清代人天花才子的小说《快心编》中就叙及这种饰物:有一个姓石的人家,四十岁时生得一子,夫妇俩“恐他难得长养”,特地将一块玉锁挂在儿子颈间,以后这块玉锁就一直佩在他身边,一直伴随到他长大成人。书中形容这块玉锁,被“琢得精巧绝伦,缕着双鱼戏水,暖润滑泽。”
“长命锁”从造型到装饰都富于巧思,给人感受得最多的却是一种超越“长命百岁”具体形式的人生理想的生命情怀。千百年来,中国人通过生命历程的经验,经过干锤百炼、精雕细琢,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凝固在“长命锁”上,并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长命锁”佩戴到孩子身上。
关键词:长命锁、器物随身
上一篇:文玩核桃 返回频道页 下一篇:中国的陶瓷器——开启民族传统文化的先河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