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 > 傈僳族 > 文化

刀锋上的精灵——傈傈族刀杆节

时间:2013-12-10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中国传统文化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据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为了保护边民,率领部下作战异常英勇,“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傈僳族人民非常敬佩这种精神。为了纪念王骥和他的将士,便立下了这个“刀杆”节...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僳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刀杆节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八日举行,主要流行于腾冲县古永、明光和盈江县一带。刀杆节的主要内容是“上刀山、下火海”。
 

傈傈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
 

  刀杆节的传说

  据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王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傈傈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傈僳山寨时,气得人们摩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傈僳族人民决定将王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刀杆节的活动

  节日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参加“跳火海”的人们脱去鞋补救,光着脚板跳进火堆。他们毫不畏惧地在火堆里跳来跳去,并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第二天中午举行上“刀杆”活动。这天,竖着两根四丈来长的栗树杆子,杆子绑着一把把刀刃向上的锋利长刀,每把相距一尺左右, 每十把中又用两把长刀交叉起来,这便是“刀杆”。在鞭炮和锣鼓声中,那些“跳火海”的人们,仍然赤着脚上“刀杆”。他们双手抓着 刀梯,脚板蹬在锋利的刀刃上,一步一步往上爬。上到杆顶后,燃放鞭炮,表演动作,并把杆顶插着的小红旗抛向四方。最后,上“刀杆” 的人齐聚杆顶,以示胜利。

  此外,还有一项更为精彩的活动,就是在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欲了解更多关于民族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欢迎登陆中国传统文化网

分享到:0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网

上一篇:“山羊的歌舞”——阿尺目刮 返回频道页 下一篇:傈傈族各地迥异的阔时节

传统文化网

Copyright © 2013-2015 传统文化网  联系电话 :0531-62336018 62336028
QQ:2921091492  鲁ICP备12015922号-6   技术支持:亚宁传媒
网站地图  |  XML地图